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终身教育视域的开放大学新使命

荆德刚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2021-09-1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精选学术内容,让阅读更有价值

【刊载信息】荆德刚. 2020. 基于终身教育视域的开放大学新使命. 中国远程教育(3):1-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网络教育备受关注。作为以网络教育为特色的开放大学,应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回顾了开放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基本经验,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视域提出了开放大学七大历史使命,并建议抓住历史机遇、补齐发展短板,才能履行新使命、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关键词】终身教育;开放大学;历史使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大学;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2019, p.26)。这既是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的新使命。


202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视察国家开放大学,对学校40年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对今后学校改革发展特别是对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特殊群体教育、老年大学、学分银行、思政课教学等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孙副总理强调,要“突出类型特色,着力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中国教育报, 2020)。孙副总理新年伊始就到国家开放大学调研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视和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关心,开放大学400多万名师生员工备感振奋、深受鼓舞。孙副总理的视察是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员令,更是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

开放大学40年的办学经验弥足珍贵

 

开放大学的前身广播电视大学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的。1977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时,了解到英国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培养了大批人才,当即表示我们也要用广播电视手段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1978年2月,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提交了《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邓小平同志审阅报告后批示“同意”。正是这两个字,使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横空出世。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台湾外)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隆重举行开学典礼,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同志、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和一大批中央部委领导出席了盛典。自此,揭开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40年风雨兼程、拼搏向上的序幕(杨志坚, 2019)。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广播电视逐步被互联网所迭代,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2012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揭牌,成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要教育工程。


40年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壮大,砥砺前行,继而转型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40年来学历教育共招生2,050万人,毕业1,512万人,不论是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占全国高等教育相应规模的10%以上。专业建设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目前已开设专业和专业方向238个,涵盖了理、工、农、医、文、管、经、法等10个学科门类。办学形式由单一到灵活,教学方式兼顾线上线下,教育类型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人群覆盖青年和中老年;服务范围由点到面,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西部边陲到军营战舰。可以说,祖国的领土多辽阔,我们的教室就多宽广,真正实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40年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解决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走出了“先进传播手段+名师名教”的成功之路,形成了“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开发了改革开放所需的人力资源,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的中国经验,探索了穷国办大教育的终身教育模式。正如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所说:“不要看不起电大,电大所起的作用是你们普通高校所起不到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大事记》编写组, 2019, p.219)


回顾40年的办学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


第一,党的领导是关键。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学校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正是在党中央、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同心同德、奋发有为才取得今天的成果。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开放大学。


第二,立德树人是根本。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键在于立德树人。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40年来,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办好开放大学的基本经验。


第三,守正创新是前提。40年办学成果,形成了“先进传播手段+名师名教”的独特优势和“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这是新时代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基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推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守正创新,才能办好新时代开放大学。


第四,办学体系是优势。开放大学40年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靠的是体系办学这一制度优势。这个优势既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又能集聚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激发体系办学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五,依靠师生是基础。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紧紧依靠广大教师,立足“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学生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加强烈。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治校,是我们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基础。

 

二、

开放大学新时代历史使命艰巨光荣

 

经验弥足珍贵,办学更需创新。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开放大学迎来新机遇、肩负新使命。


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从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国家使命。先是为百废待兴培养急需人才,而后助力改革开放促进教育公平,再后是探索注册入学,发力开放教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全面进入新时代,这既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 2017, p.10),也是开放大学再创辉煌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新起点,开放大学再次被赋予新使命。


1. 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使命

党的十九大已向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号召。《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我国要成为学习大国、教育强国,可以说,没有开放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的现代化,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教育强国。所以,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础,开放教育也是基础,而且是基础中的基础、短板中的弱项,办好开放大学正是补上教育强国的短板、做强短板中的弱项。


2.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支撑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把教育的任务明确界定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需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2019, p.26)。开放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职业教育的新赋能,更是继续教育的主力军。所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能缺少开放大学,更不能离开开放大学。当然,开放大学也必须自觉融入国家战略,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才能真正成为不能少、离不开的重要支撑。


3.“互联网+教育的国家队”的任务使命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最有效方式。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李克强, 2019, p.34)。2019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光明日报, 2019)。教育部在多个文件中也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直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坚定探索者,开放大学恰逢其时、正当其时,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重构教育生态、实现教育变革,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国家队。


4. 互联网大学的排头兵使命

毋庸置疑,开放大学已经由过去的广播电视时代转向了互联网时代,这既是先进传播手段迭代的逼迫,更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自2012年全面转型以来,开放大学大力推进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方面更加积极主动,这正契合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要求。面对普通高校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巨头布局教育的新趋势,开放大学只有坚定地探索“互联网+大学”新业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大学排头兵,开放大学才有出路、才有未来。


5.“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教育的压舱石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人民日报, 2019)。这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为开放大学指明的方向。开放大学办学具有适合人数多、分布范围广、办学形式活、专业设置全、办学效益好等特点。开放大学办好了,既是国民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又是对有围墙的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力抓手。可以说,办好开放大学是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的“压舱石”,是一个“小投入、大产出”、事半功倍的智慧之举。


6. 更加开放灵活教育体系的定盘星使命

要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只有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只有有围墙的课堂教育是不完整的,还要有没有围墙的空中教育、网络教育。而开放大学正是致力于网络教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学生有青少年、中青年还有老年人,可以不脱产、半脱产,可以学技能、享乐趣,可以在国内、在国外,既灵活,又便捷,其构建的是“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人民日报, 2016),价值追求是“来到开放大学总有一门课程适合您”。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大学是构建更加开放灵活教育体系的“定盘星”。


7.学习型社会的加速器使命

全民终身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和谐向上的最大源泉。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标志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办学40年来,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正是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鼓励人民群众加强学习、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学习。同时,不断改进信息传播手段,加速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六网融通”的办学特色,使得“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展望未来,在国家的强力推动和开放大学持之以恒的努力下,通过网络教育和空中课堂,在“十几亿中国人身边,必然搭建起人人愿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学习型社会”(陈宝生, 2017, p.342)。

 

三、

完成历史使命必须抢抓机遇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每一项使命都有前期工作的延续,更有后续工作的补充;每一项使命都有更高、更新要求,充满极大挑战。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敬业、奋进、无我”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抢抓机遇,精锐出击、攻坚克难。


当前,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要抓住四方面重大机遇:

一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强调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为我们办好开放教育进行了全方位赋能,既是方向也是要求,开放大学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巨大。


二是国务院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19年8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推进“互联网+教育”,满足群众教育需求、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我们打造“互联网+大学”的中国样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特别是202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来国家开放大学视察,更坚定了我们办好开放大学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随着我国老年群体对教育日益强劲的需求与匮乏的产品服务供给之间的缺口逐渐拉大,老年教育市场前景无限。这为我们做优做强老年大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是教育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及开放大学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任务交由国家开放大学承担。2020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进一步强调提升继续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学分银行建设、办好开放大学”作为重要工作措施,这为开放大学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看,开放大学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团结一心、顽强奋进,才能抓住机遇、补齐短板,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我们要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终身教育为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实施“1233”工程,即打造一支队伍、提升两种能力、建好三个体系、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一支队伍,即打造一支基于互联网思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讲政治、重落实、奉献有为的人才队伍;提升两种能力,即提升教师全球化教学资源识别和应用能力、提升学校“互联网+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治理能力;建好三个体系,即建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实施三大战略,即启动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社会培训发展壮大战略、老年大学做优做强战略。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努力把开放大学建成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渠道,以优异成绩履行并完成好开放大学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陈宝生. 2017.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M]//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报. 2019.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 光明日报,08-29(03).


李克强. 2019.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人民日报. 2019. 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 人民日报,05-17(01).


人民日报. 2016.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N]. 人民日报,05-06(01).


习近平. 201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人民出版社.


杨志坚. 2019. 中国开放大学之路[J]. 中国远程教育(6):1-7.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201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 2020. 突出类型特色 着力提升质量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任务落地见效[N]. 中国教育报,01-16(01).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大事记》编写组.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大事记(1977—1999)[M]. 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荆德刚,博士,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039)。



责任编辑:单 玲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邮发代号2-353,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社亦办理征订,联系电话:010-68182513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